南大小编 发表于 2016-3-18 17:29:03

“光明讲坛走进南大暨南大人文社科前沿讲座”举办

3月16日,“光明讲坛走进南大暨南大人文社科前沿讲座”在我校举办,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与文学院许结教授相继登上讲坛,解读古代文学经典,与南大师生分享学术思想与人生智慧。“光明讲坛”是光明日报社的一个品牌栏目,自2006年设立以来,已邀请葛兆光、叶嘉莹、丘成桐等百余位知名学者。本次“光明讲坛走进南大”活动由光明日报社、南大文学院和社科处联合举办,《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刘伟、《光明日报》教育部副主任朱振国、“光明讲坛”主编刘茜等聆听了讲座,我校文学院徐兴无院长和刘重喜书记先后主持了下午和晚上的讲座。http://news.nju.edu.cn/uploadfiles/images/2016/2016_03/37acafd12a33d25536870c964fd9f2a0.JPG刘伟致辞 (佘治骏 摄影)刘伟副总编辑在致辞中表示,《光明日报》倡导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为知识分子服务,希望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举办“光明讲坛”的初衷就在于搭建一个促进学术交流、展示学术水平的平台。南京大学是百年名校,文化底蕴丰厚,名师荟萃,希望共同携手推助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http://news.nju.edu.cn/uploadfiles/images/2016/2016_03/8ad49a97194315e828b8725842ecfe59.JPG莫砺锋教授做讲座 (佘治骏 摄影)莫砺锋教授在题为《唐宋诗词的现代意义》的讲座中,娓娓而谈,从四个方面诠释了唐宋诗词与现代人生的关系。他认为,首先,唐宋诗词是中国汉字码成的文本中审美价值最高的一类,是诗歌中的诗歌,简洁而优美。现代人如要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完全可从唐宋诗词中借鉴学习。其二,唐宋诗词“言志言情”,其中所表现的人之七情六欲和“真善美”的价值观等古今没有区别,细读经典名句,时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其三,唐宋诗词展现了古人的生活情趣与生活方式,启发我们在易逝的人生中要放慢节奏,品味美好的瞬间,从而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最后,唐宋诗词对今人的最大意义还在于能提升我们的人生思想境界。中国古代人文并重,人品一流兼作品一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冲洗。李白一生意气风发、昂扬豁达;杜甫一生追求儒家精神,忧国忧民;苏东坡面对人生风雨坚定从容;辛弃疾的英豪气概与爱国情怀……在莫教授看来,读“李、杜、苏、辛”,或者其他名句经典,主要不是审美上的熏陶,而是人格上的熏陶,读诗读到最后的境界就是读“人”,正因此,唐宋诗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http://news.nju.edu.cn/uploadfiles/images/2016/2016_03/e18b41fa2a635f3f5b5df428a392ae4b.JPG许结教授讲座 (佘治骏 摄影)许结教授的讲座题为《经典阅读与人生情境》。他在开篇谈及南大推出的“经典悦读计划”,认为阅读经典是一种与古人的对话,带着情怀去读书,有益于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与人生修为。许教授的讲座风趣幽默,广征博引,生动阐释了凡读中国古典或认知传统文化精髓所共有的四种“情境”,即“道德情境”、“学术情境”、“艺术情境”与“自然情境”。他认为,要从“孝敬”观念对待经典,在经典学习中涵养道德情怀;用求真的心态去认知经典,感悟“博与精”、“渐与顿”、“得与失”的关系,即是学术的情境;用审美的心态去认识理解经典,才能在阅读经典时得到审美的趣味,这种互为正是艺术的情境;在阅读文化经典时,感受到古人顺应自然的思想,包括人生顺其自然的观念,珍惜自然的情怀,这种顺应的内在核心,便是“天人合一”的自然情境。(社科处 朱晓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光明讲坛走进南大暨南大人文社科前沿讲座”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