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小编 发表于 2013-4-15 17:21:33

文学院许莉莉老师解密昆曲的魅力


阳春三月,姹紫嫣红。4月11日晚,南京大学文学院许莉莉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从《牡丹亭•游园》谈昆曲鉴赏”的讲座。此次活动由南京大学国学社主办,引起了众多戏迷的关注。       讲座尚未开始,许莉莉老师亲自给大家示范了昆曲《西厢记》中的几个唱段,以便给从未接触过昆曲艺术的同学们一个直观印象。老师清丽婉转的唱腔引来在场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有“百戏之祖”的美誉。但对于昆曲之美,不同的人则有不同的评判标准。那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些评价?不同评价的依据又何在?许老师的讲座正是由此生发开来。老师从 “曲唱”和“表演”着手,希望能帮助大家从这两个不同方面重新审视昆曲艺术。       谈到昆曲的曲唱艺术,许老师道出了自己的鉴赏历程。从本科时偏爱流转缠绵的音色,到多年后钟情于唱曲者对吐字、行腔的拿捏,老师自己也走过了一个由困惑到明朗的过程。同时,许老师还找来了不同唱曲者对昆曲《牡丹亭•游园》中「皂罗袍」这一唱段的演绎,以求大家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曲唱风格的差异:既有浙江省昆剧团王奉梅老师的悠扬婉转,也有老曲家袁安圃的嶙峋骨感,更不乏著名“继”字辈演员张继青老师的软糯演绎。许老师以茶作比:为现代听众所喜爱的优美音色好比淡茶,入口清香;而老曲家们的骨感演绎则像浓茶,功力深厚,回味无穷。可到底孰是孰非?许老师并未明确作答,而是留予听众自行赏鉴。       讲座的第二部分围绕昆曲舞台上的“身段”展开。许老师仍旧以《牡丹亭•游园》为例,通过一段段视频资料的对比,使大家发现,原来不同艺术家所塑造的杜丽娘形象是大相径庭的:单雯的艳丽妩媚、王芳的“诗人气质”、华文漪的雍容华贵、沈丰英的清纯本色……她们都以自身对人物的独到理解诠释着观众心目中的杜丽娘。许老师还进一步解释这些不同的深层原因所在:舞台呈现的不同既受艺术家个人气质的影响,也与艺术家自身对人物的理解相关。同时,表演路子的不同也会致使不同演绎的出现。老师通过将各家视频同步对比放映使大家发现,原来有上海和江苏两种不同的表演路子。两种路子虽然都遵循传统,但是风格有别。即使是同一种路子,经过不同演员在身段上的繁简处理,最终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也会有所差别。在老师的悉心解说之下,同学们逐渐把握了不同演员身段表演的特点,进一步了解了舞台上不同形象之杜丽娘背后的深层原因。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进入尾声,许老师总结道:昆曲的审美标准是多元的,这要求我们在欣赏昆曲的过程中做到不盲从、不流于表面,而要学会以冷静、宽阔的视野来看待不同流派的演绎,同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加以解读。总之,昆曲艺术内涵丰富,许老师希望大家逐步深入地了解昆曲之美。本场讲座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学院许莉莉老师解密昆曲的魅力